将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通常把能在水溶液中分子发生缔合且形成胶束等缔合体,并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同时还具有润湿、乳化、起泡、洗涤等作用的表面活性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明显地改变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或液体(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具有润湿、起泡、乳化、洗涤等性能。就结构而言,表面活性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团,一端是长链非极性基团,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亦即所谓的疏水基团或憎水基,这种憎水基一般都是长链的碳氢化合物,有时也为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磷、有机锡链等;另一端则是水溶性的基团,即亲水基团或亲水基。亲水基团必须有足够的亲水性,以保证整个表面活性剂能溶于水,并有必要的溶解度。由于表面活性剂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因而它们至少能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表面活性剂的这种既亲水又亲油的性质称为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既有疏水基团又有亲水基团的两亲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团一般是由长链的碳氢构成,如直链烷基C8~C20,支链烷基C8~C20,烷基苯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等。疏水基团的差别主要是在碳氢链的结构变化上,差别较小,而亲水基团的种类则较多,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性质除与疏水基团的大小、形状有关外,主要还与亲水基团有关。亲水基团的结构变化较疏水基团大,因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一般以亲水基团的结构为依据。这种分类是以亲水基团是否是离子型为主,将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HLB是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的缩写,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即表面活性剂HLB值。HLB值大,表示分子的亲水性强,亲油性弱;反之亲油性强,亲水性弱。HLB值是个相对值,故在制定HLB值时,作为标准,规定无亲水性能的石蜡的HLB值为0,而水溶性较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HLB值为40。因此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一般在1~40范围以内。通常来说,HLB值小于10的乳化剂为亲油性的,而大于10的乳化剂则是亲水性的。因此,由亲油性到亲水性的转折点约为10。根据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大致了解其可能的用途。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和增溶作用。两种互不溶的液体,一种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分散于另一种中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时由于两液体的界面积增大,所以这种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为使乳状液稳定需要加入第三组分——乳化剂以降低体系的界面能。乳化剂属于表面活性剂,其主要功能是起乳化作用。乳状液中以液滴存在的那一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不连续相),连成一片的另一相叫做分散介质(或外相﹑连续相)。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后具有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的能力,且此时溶液呈透明状,胶束的这种作用称为增溶。能产生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叫做增溶剂,被增溶的有机物称为被增溶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