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上周末发布信息,该院成功生产出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并销往国内用户。黎明院聚醚研发部主任王文浩称,应用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技术的2万吨/年装置运行平稳,工艺技术和产品指标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黎明院开发的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的工艺技术,以小分子多元醇作起始剂,具有生产效率高、工艺安全稳定、污染小、能耗低、产品质量高且稳定性好等特点,避免了聚醚生产中传统的KOH工艺技术、DMC基间歇法工艺技术及其产品质量中的缺陷。以生产相对分子质量在2000及以下的聚醚产品为例,该工艺比使用小相对分子质量聚醚的同类技术合成效率提高20%以上,起始剂原材料成本降低20%以上。该装置启动后,无需再次诱导,生产效率是非连续法工艺的8~10倍,“三废”排放几乎为零,能耗相对于非连续法降低50%以上。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理事长、黎明院院长李志强介绍,我国的聚醚产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后经过消化和吸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聚醚需求量大幅增长的刺激下,我国聚醚产能从1995年的10万吨增长到了目前的340万吨。但是,这些产能基本上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扩建和再建,自主技术开发缓慢,无论是生产技术、产品结构还是产品质量与国外均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普通规格的聚醚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高端和特种聚醚产品,所以,高端和特种聚醚产品是我国聚醚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从1993年起,黎明院就组织科技人员对DMC催化剂和聚醚多元醇合成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多项授权专利。2008年6月,黎明院成功开发出以小分子醇为起始剂的连续法合成聚醚多元醇工艺新技术,制备出相对分子质量从数百到1万以上、不同官能度的环氧丙烷均聚醚及多种单体聚合的共聚醚产品,还合成出了低不饱和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度的高活性聚醚品种,伯羟基含量均大于86%,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随后,该院对连续法工艺技术进行了工业化设计,完成.了2万吨/年的工业化技术开发和转化。2012年12月18曰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顺利进行工业化装置的开车和生产工作,完成了工业化技术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