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入地政策的攻守之势 虽然从国家层面看,危废跨省转移管制并无加严迹象,《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区域合作。对于通过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向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单位转移危险废物的,或者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在邻近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转移危险废物的,可以简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审批手续。 地方政府通常结合自身利益考量,对危废跨省转移的态度相差甚远。自2017年以来,已有新疆、安徽、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海南、贵州、福建、宁夏等省发布政策,禁止将省外危险废物转移至本省贮存、焚烧或填埋,并严格控制省外危废转移至本省进行资源化利用。与此同时,江苏省发文,“不得对申请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设置障碍”,福建省则“加大危险废物跨省转出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可见,环保压力下,对政府来说,危废已成为“烫手山芋”。考虑到环保压力下,危废净转入省份面临较大风险,政策上的收紧符合地方政府利益。 以河北为例,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严格执行固体(危险)废物管理规定加强跨省转移监督管理的通知》提出,从严把控危险废物跨省转入。 要点摘录如下: 一、严格执行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商请制度。跨省转移固体废 物贮存、处置以及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的,要逐级报经省级人民政 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请接受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转移。禁止跨省转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污染土壤等。 二、从严把控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贯彻《河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严格控制省外的危险废物转移至我省行政区域内贮存或者处置。要对照“河北省固体 (危险)废物跨省移入申请表”,从严核查跨省转入申请。 (一)雄安新区和张家口冬奥区属于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环境敏感区,为有效防控环境污染风险,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两区 及周边管控区,禁止接收外省危险废物转入。位于京津冀腹地的 廊坊市“北三县”、秦皇岛市和省会石家庄市,不得接收以焚烧、 干化、物化、填埋等处置方式的外省危险废物转入;其他市辖区域,由各市根据本地情况确定。目前以处置利用外省危险废物为主的现有企业要逐年减量,特别是利用价值低、次生固废产生量大的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过核准经营规模的30%。 (二)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接收外省危险废物: 1.企业规划建设环评文件明确危险废物来源于省内的; 2.企业不具备利用处置能力或超出其核准危险废物经营范围的; 3.企业被责令停产、或查处问题整改期间的; 4.特殊时段采取错峰、限产等管控措施的; 5.拟转入危险废物中含汞、砷、铅、铬、镉等重金属偏高的; 6.拟转入危险废物中属于表面处理废物、废乳化液、废无机酸等利用价值低、危害性大、环境风险大的。 (三)对于具备条件接收跨省转入危险废物的,相关市、县 (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严格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接收单位存在下述情形之一的,市级生态环境局不得出具同意接收的意见: 1.近一年内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 2.申请材料描述不清或弄虚作假的; 3.危险废物经营记录不全,不能说明上年度及本年度接收的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种类、数量、去向的; 4.厂内贮存危险废物量超过该企业15天处置能力的。 全国危废跨省转移纵览 1、中部地区产废量和产废强度较低 以2017年危废转移数据统计分析,从全年转运量来看,危废跨省转运最活跃的地区为华东地区。转出危废最多的省份为:浙江(181万吨)、江苏(150万吨)、山东(44万吨);转入危废最多的省份为:安徽(120万吨)、江西(93万吨)、河南(54万吨)。 危废净转出省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以浙江、江苏、山东、贵州、云南为代表;而危废净转入省份则主要分别于华中及华东部分地区,以河南、河北、江西、安徽为代表。 从转出占比来看,浙江、北京、贵州、江苏危废转出占当年危废产量比例均超40%。从转入占比来看,江西、安徽、天津、河南危废转入占当年危废产量比例均超70%。我们认为,大量转入和转出的原因可能有:1)当地产能不匹配;2)受价格因素驱使。 从全年净转出量来看,中部地区呈现“洼地效应”,即危废大量转入中部地区。从工业总量与结构上看,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山东、江苏分别位列2016年危废产量第一、二;西部地区有色、焦化行业等发达,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如甘肃、云南产废强度均大于200吨/亿元,而中部地区产废量和产废强度相对较低。 2、危废跨省转运量和种类高度集中 从危废跨省转运的种类来看,集中度CR5高达80%。转运量最大的前五种危废分别为:含汞废物(263万吨)、其他废物(184万吨)、表面处理废物(106万吨)、精(蒸)馏残渣(64万吨)和有色金属冶炼废物(45万吨)。 从单次转运来看,大多数跨省转运单次重量小于1000吨。以江苏省2017年危废转出为例,统计案例共2726次,其中单次转运大于1000吨的为351次,占比仅12.8%。而从年度总转运量来看,大多数省级转运年转运量小于1万吨。 3、危废跨省转运前十大路线详解 全国危废跨省转运年流量大于10万吨的路线集中于东部。共计10条年转运流量大于10万吨路线中,7条发生在华东各省之间。其中山东、江苏、浙江为主要转出省份,江西、安徽为主要接收省份。 从前十大路线转运详情来看,主要转运危废种类为:1)其他废物,浙江至安徽50万吨;2)表面处理废物,浙江至江西46万吨;3)精(蒸)馏残渣,内蒙古至河北17万吨;4)含铜废物,江苏至浙江11万吨;焚烧处置残渣,江苏至浙江11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