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氨纶8月27日晚间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内容显示,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下滑4.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42%;基本每股收益为0.14元。 持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能力突出 公开资料显示,华峰氨纶是国内氨纶行业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氨纶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氨纶产品的加工制造、销售、技术开发,主要产品为氨纶。 作为国内行业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靠前的集产、学、研相结合的氨纶纤维企业,华峰氨纶始终把创新研发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位置,并拥有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优秀的技术研发团队。 据半年报显示,华峰氨纶2019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566万元,同比增长14.22%,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1%,而2018年该比重是3.84%。同时,公司目前已主导或参与起草氨纶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协会标准共15项,均已发布实施;拥有有效专利98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26件,另外还有近40件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此外,华峰氨纶还建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并参与建设华峰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先后取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项目和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项目等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成果;其先进聚氨酯弹性纤维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被授予“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称号;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杨晓印博士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强大的技术优势支撑下,2019上半年,尽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运营的氨纶企业的亏损面接近60%,但华峰氨纶上下通力协作,深挖潜能,加之由于规模持续提升带来成本持续下降,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提升,与同行差距正进一步拉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峰氨纶业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净利润2.37亿元,业绩仅略有下降,出色完成了2019年半年度经营业绩目标。 整合集团优质资产进入聚氨酯制品材料领域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宏观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氨纶市场竞争特别是优势企业间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进入加快洗牌阶段。从需求侧看,因经济下行、环保政策高压、氨纶下游产业转移,氨纶市场需求量增长明显放缓;从供给侧看,老旧装置亏损加剧,减停量增多,但是优势企业扩张加速,行业产能仍处于高速增长并过剩的局面,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在行业洗牌加快、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华峰氨纶坚持做强主业、适度多元,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乘势而上,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主要导向,继续扩张优势产能,进一步增强差异化产品优势,巩固扩大成本优势,提升盈利能力。 据了解,华峰氨纶重庆已有产能即将全面释放,未来采用领先工艺技术的新项目也将上马。同时,公司获得全球第一家再生氨纶GRS认证的产品也开始实现销售。此外,瑞安基地现有产能的技术改造深入开展,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华峰氨纶还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其控股股东华峰集团、实控人尤小平等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峰新材100%股权,标的资产作价120亿元。交易完成后,华峰氨纶将实现产业链整合延伸,进入聚氨酯制品材料以及己二酸制造领域,未来华峰氨纶将通过开拓聚氨酯制品新的应用领域以及高端产品实现从资源整合向产业聚合的跨越。目前该重组方案已向证监会申报并受理。 分析人士认为,华峰氨纶规模化、一体化、多元化协同优势奠定了竞争护城河。同时,通过资产重组,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增强融资与营运能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可以期待的是,华峰氨纶未来仍将继续坚持“零质押、低负债、高效益”的经营策略,有望在三年内成为全球氨纶行业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