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且施工简单,被广泛应用。通过Foamat曲线仪研究催化剂、发泡剂、聚醚等对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泡沫生长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机理,优化了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的配方。 Foamat曲线仪优化了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的配方,实现了聚氨酯硬泡保温板的工业化生产。 实验过程 1.主要原料 聚醚元醇 R2470M,聚酯多元醇 PS3152、PS345,PM200。以上原料以及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等均为工业品。 2.主要仪器 热导率仪,HC-074-200型,发泡曲线仪,万能试验机,4204型,氧指数测定仪,JF-3型。 3.泡沫塑料的制备 将泡沫稳定剂 (1 份 ~2 份)、催化剂 (5 份 ~ 9份)、多元醇 (80 份 ~120 份)、阻燃剂 (30 份 ~ 50份)和发泡剂(10份~25份)按比例调制成组合聚醚,与 PM200(240份~360份)混合,立 即高速搅拌 (4000r/min)2s~6s,将混合料快速注入40 ℃的 30cm×30cm×10cm 钢模中,详细记录发泡数据。固化反应30min后脱模,室温下熟化48h后,测定产品性能。
催化剂对发泡曲线的影响 在硬泡板材的连续生产中,泡沫在腔体内匀细程度、闭孔率高低等因素,对板材的保温性能有很大影响,而这些因素与催化剂有很大关系。只有恰当地匹配催化剂,使发泡体系中各种反应速度达到平衡,才能有效提高体系流动性,改善泡沫性能。在基础配方基础上,分别加入1.2gPC-8或1.2gPC-41 进行实验,Foamat曲线见图1。 可见,使用 PC-41催化剂泡沫起发上升速率最快,达到2.5mm/s,后期三聚速率达到3.5mm/s;使用 PC-8催化剂泡沫起发更快,泡沫上升速率最快能达到5 mm/s,后期三聚速率达到2.8 mm/s,故 PC-41对三聚反应作用更大些,而PC-8对前期发泡反应的作用更大。
发泡剂对发泡曲线的影响 发泡剂不仅可以调整和控制泡沫制品的密度和性能,还能降低组合聚醚的黏 度,提高泡沫的流动性,有利于泡沫成型。发泡剂用HCFC-22 代替 HCFC-141B,其他条件不变,Foamat曲线见图2。 从图 2 可 知,HCFC-22 发泡剂的发泡曲线更 长,乳白时间快,三聚峰出现晚。一方面, HCFC-22沸点(-40.5 ℃)比141B沸点(32 ℃)低, 气化快,前期起发更快;另一方面,HCFC-22三聚峰 拖后因为其气化吸收热量,导致温度下降,后期三聚时间延长,对板材的生产是不利,会导致板材熟化不好,容易产生变形。141B气化吸热比 HCFC-22少, 发泡料升温快,能够更早达到三聚温度,故141B三聚峰出峰早。
聚醚组分对发泡曲线的影响 发泡曲线仪能够描述泡沫增长速率以及增长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泡沫拉丝时的高度占泡沫整体高度的比例等数据。比较了5种组合聚醚的发泡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物料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形状基本一致,但斜率不同。物料增长速度-时间曲线变化很大,1、2曲 线 是 一 个 峰,3、4与5曲 线 都 是两个峰。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峰,底边越大两腰越平缓, 则物料的增长速度变化越平缓,越容易调整工艺;如果是两个峰,那么面积与位置越接近,物料变化越平缓,越容易调整工艺,由图3可知,5和3聚醚表现较好。
用乳白时间到纤维时间的间隔长短可以衡量发泡流动性的优劣,间隔长意味着物料有足够时间充满模腔,泡沫均匀,密度变化小。通常以纤维时间到不粘时间的间隔长短来衡量固化速度的快慢,间隔短意味着固化反应快,脱模时间可相应缩短。依据间隔时间,2和3聚醚表现最好。综合评价,3聚醚效果最好。
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配方的优化 除了上述催化剂、发泡剂、聚醚体系影响发泡效 果外,有机硅油助剂也是影响泡沫平整度、均匀度的重要因素。硅油可以控制泡孔的大小及均匀性,使泡孔 壁具有弹性,防止泡沫崩塌。
结果所得,选择 PC-8、HCFC-141B、3聚醚体系,在此配方下制备的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导热系数0.021 W/m.k(25 ℃)、密 度45.21kg/m3、抗压强度269.70KPa、氧指数30.2%、尺寸稳定性[0. 38%(70 ℃,48h),0.32%(-30 ℃,48h)]。根据氧指数判断板材达到 B1等级(难燃级),板材综合性能优异。
结论 利用 Foamat曲线仪研究了催化剂、发泡剂、聚醚等对连续板材用聚氨酯硬泡发泡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PC-8、HCFC-141B、3聚醚表现更佳。聚氨酯硬泡板材达到B1等级,综合性能优异,可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