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专利转化运用难题,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攻克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难题,全力打通专利技术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高价值专利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赋能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及时总结推广有效做法与典型经验,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分批发布专利转化运用典型案例,为创新主体高效益转化运用专利技术提供路径参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 泡沫/蜂窝新蓝海:以低成本创新,深耕民用市场沃土 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聚丙烯(PP)蜂窝材料功能单一、阻燃性差等痛点,联合产业链突破传统技术瓶颈。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与培育,成功开发出协同阻燃增效、复合降噪结构设计构筑及力学耦合增强等创新性技术。 该技术在PP蜂窝内部原位附着氧化亚铜等高效纳米阻燃材料,实现基材使用安全性的一次提升。基于低成本阻燃聚氨酯或聚氨酯/脲泡沫原位复合,实现使用安全性二次提升。纳米阻燃材料与特种阻燃泡沫表现出显著协同阻燃增效作用(烟密度降低 45%以上,最高满足A2级防火标准),而泡沫的吸声性、抗压缩失稳优势及自结皮行为,不但赋予蜂窝降噪功能 (降噪系数≥0.55),同时解决压缩失稳问题。 该技术已形成高价值专利群,其中“一种泡沫填充聚丙烯蜂窝复合芯材的制备方法”(202310101756.4)已实现技术转让400万元;“一种吸隔声一体化蜂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202311048298.9)拟作价入股绑定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5年新型蜂窝材料预计在建筑、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实现年产值10-30亿元突破,在加速领跑全球高端蜂窝材料市场的同时,树立行业新标杆。 典型意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专利转让+作价入股”双模式推进技术转化,通过协同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破解传统材料功能短板,为高校专利产业化提供新范式,展现了“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市场驱动”的全链条转化路径,为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与高附加值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