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能够打印花瓶,还能打印拖鞋甚至金属手枪,这样的3D打印技术,已经在我市成为现实。昨日,商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今年9月正式入驻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已经实现3D打印的突破。
商报记者在位于两江新区水土高新产业园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实验室,见证了3D打印神奇的一幕:以往靠模具机器生产出来的花瓶,通过科研人员数码建模,把设计文件发送到3D打印机,然后选择ABC塑料剂,经过喷涂、挤压等方式一层一层添加打印,约半小时后,一个漂亮的花瓶便呈现在面前。
而据科研人员介绍,不仅仅是花瓶,只要加入橡胶、塑料、纸、聚氨酯类、金属等特定材料,花费数小时或数天,便可打印出像拖鞋、雕像、扫地机器人部件甚至金属手枪之类的产品。
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3D打印,成立时间不长的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正带给重庆一个又一个惊喜。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这些由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现代高科技产品,正如一朵朵“科技之花”渐次在重庆绽放。
其中,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世界上首台移动式多角度人脸图像采集阵列,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动态人脸识别和视频目提取与检索算法。而在机器人领域,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企业焊接工艺的焊接机器人,正与重庆市各方面紧密配合,从规划、招商引资、技术研发、机器人生产线的布局全方位推动。
“这些产业对重庆乃至全球来说都是新兴的产业,通过这些新兴产业的推动,对重庆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院长袁家虎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成立时,在选择研究方向时,设定了高新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科技布局上瞄准电子信息、还有装备制造、生态环境(环保装备),这些布局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首期10万㎡的科研园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据悉,到2015年,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人员总体规模将达到1000人,将设立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三峡生态环境研究所,搭建微纳制造、智能工业设计、3D打印技术、超级技术等公共科研平台,力求在机器人产业、石墨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