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 PU)是一类由**异氰酸酯(–NCO)与多元醇(–OH)**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不同原料的选择和配比,可以制得泡沫、弹性体、涂料、胶黏剂、合成革、人造木材等多种产品。 一、主要原料异氰酸酯(Isocyanate)
多元醇(Polyols)
扩链剂/交联剂
二、辅助原料催化剂
发泡剂
表面活性剂
常见为有机硅类。 作用:稳定泡孔结构,控制泡孔大小与均匀性。
添加剂
三、基本反应原理
聚氨酯原料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核心关联逻辑如下:
- 硬度调节:用 “低羟值多元醇(高分子量)+ 纯 MDI”→ 软质产品(如海绵);用 “高羟值多元醇(低分子量)+ 聚合 MDI”→ 硬质产品(如保温板)。
- 耐候性调节:户外应用(如外墙涂料)需选 “脂肪族异氰酸酯(HDI/IPDI)+ 耐水解聚醚多元醇”,避免黄变和水解;室内应用(如床垫)可选 “TDI+PPG”,成本更低。
- 力学性能调节:需高强度(如传送带)选 “聚酯多元醇 + 纯 MDI”;需高弹性(如氨纶)选 “PTMEG + 纯 MDI”。
异氰酸酯基(–NCO) 与 羟基(–OH) → 生成 氨基甲酸酯键(–NH–COO–)。 异氰酸酯基(–NCO) 与 水(H2O) → 生成胺基并释放 CO2 气体(发泡反应)。 通过不同配方设计,可以控制聚氨酯的软硬段比例、交联密度,进而决定产品的性能。
四、原料选择对性能的影响异氰酸酯类型:决定耐黄变性、力学强度、耐候性。 多元醇种类:决定柔软性、耐水解性、机械性能。 扩链剂和交联剂:影响硬度、弹性和热稳定性。 助剂体系:决定发泡质量、加工工艺性及耐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