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聚氨酯应用于复合材料结构并非创新之举,但德国亨内基集团(Hennecke Group)却助力打造了一项一项真正能"漂浮"在水面的新颖应用。 
在2025年德国K展上,参观者绝不会错过高耸于亨内基展台上方的漂浮装置,尤其是因为它明亮的黄色。该装置是一款高科技漂浮式波浪能转换器(WEC),旨在将波浪运动转化为电能,是瑞典公司CorPower Ocean为期13年的项目的一部分,致力于加速全球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 CorPower Ocean的“波浪弹簧”技术使该系统能够与入射波产生共振,并在极端天气下自动调节,从而减少机械应力,提高其在恶劣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 该装置在实际条件下直径为9米,会随着波浪的经过而上下起伏,其内部的机械系统将振荡运动转化为旋转能,驱动两台发电机发电。 确保该装置耐久性的关键部件在于采用夹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壳体,其中聚氨酯泡沫作为芯材发挥着核心作用。亨内克集团全球市场与传播总监Torsten Spiller解释道:"我们先制造玻璃纤维结构,再注入聚氨酯泡沫,这种结构兼具轻量化与高耐久性。" 聚氨酯泡沫不仅具有卓越的刚度重量比,其快速成型的特点和隔热性能更能保护内部精密系统。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聚氨酯高压计量系统集成到纤维缠绕机中,实现了约80%的壳体自动化生产。 这个覆盖面积约270平方米的壳体,采用CorPower Ocean和亨内基联合研发的PUR复合喷涂模塑技术(PUR-CSM)特殊工艺制造,可实现喷涂生产纤维增强组件或者由非填充或填充聚氨酯系统制成的复合模塑件。该装置的壳体结构使用了约3吨聚氨酯。 Torsten Spiller透露:“最大技术挑战在于将聚氨酯计量系统集成到纤维缠绕机中,我们开发的解决方案让单台设备就能完成全流程生产。该体系已于2025年5月完成安装,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目前,这项历时三年研发的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CorPower Ocean在葡萄牙,建立了一个移动工厂的概念,可以现场生产漂浮式波浪能转换器的外壳,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碳排放并缩短交付周期。 按计划,这些漂浮式波浪能转换器将于2027-2028年率先在葡萄牙西海岸部署,随后将逐步推广至爱尔兰、苏格兰沿海、挪威海岸线,以及非洲和北美西海岸地区。据称,该装置的成本与风力发电机相当,未来甚至可与风电装置在海洋环境中协同布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