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阻燃剂,数量和品种很重要 一分价钿一分货,只要愿意出价,就能买到既环保又防火的合格保温材料。 “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把失火大楼用的材料一棍子打死。”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专家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陈士信斩钉截铁地说,“聚氨酯和聚苯乙烯之所以占领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是因为隔热效果好、抗压能力强、高效节能。如果防火再达标,就没问题。” 72岁的陈士信,在新材料行业工作数十载。他认为,达标不难,“前提是生产企业必须有起码的责任心。” 比如生产时将足够阻燃剂加入聚氨酯和聚苯乙烯,提高耐火性。陈士信说,量加少了,效果差;品种选错,也不行。“含氟、氯、溴、碘等卤素的阻燃剂,相对便宜,阻燃效果好,但不能选,因为一旦发生燃烧,会释放有毒气体并伴随大量浓烟,容易使人窒息。” 又如添加一层防火涂料或其他阻燃物。陈士信分析,几乎所有火灾都起于表面,“外部包裹较厚的不燃物,隔离火源,自然烧不起来。” 去年9月25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作防护层,且应完全覆盖保温材料。首层的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6毫米,其他层不应小于3毫米。”因此,只要聚苯乙烯和聚氨酯的燃烧性能级别达到“不燃”或“难燃”,并加盖足够厚的防护层,就达标了。 记者查阅多个相关文件,均未找到“禁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的规定。恰恰相反,在建设部2007年第59号公告中,列出了321项“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技术”。与聚苯乙烯有关的4项外墙及屋面保温技术和“现喷硬泡聚氨酯屋面保温防水技术”都名列其中。 “其实,看似陌生的聚氨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就藏在这里。”陈士信走近一台冰箱,拉开门说,“冰箱外壳一般是薄钢板,里面填充的就是聚氨酯,用来隔热,和外墙保温材料一样。” 施工中,不达标的情况有不少 “既有成熟技术,又有严格标准,但在实际施工中,不达标的情况却比比皆是。”说完,陈士信从立柜里搬出几件样品,逐一做燃烧试验。 聚氨酯板刚接触明火,立即燃烧、冒烟、散发出刺鼻气味;关掉打火机,火随之熄灭。“自熄,说明加过阻燃剂;易燃,说明加少了。” 受到外层保护的聚苯乙烯板、阻燃性能较好的酚醛泡沫板则都没点燃。“这两种材料相对贵一些。”陈士信介绍,同样密度的保温板材,阻燃程度不同,价格也不同。燃烧性能级别从“可燃”提高到“难燃”,每立方米售价会涨两三百元。“如果整个工程打统账算,仅这一项成本就相差几百万元。” 他又以阻燃剂为例。“保温材料以体积计价,加阻燃剂之后,并不会‘增肥’,因此有些企业为节省成本,在阻燃剂环节偷工减料,导致产品不达标。”陈士信说,“阻燃剂和防护层,聚氨酯和聚苯乙烯都可以用,也应该用,却常常不用。”他分析,原因有两点。 一怕贵。不少开发商和工程承包方,惟利是图,习惯“能省则省”。 二怕烦。总盼着施工简单快捷,以最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完工。劣质保温材料不但便宜,而且便于施工。“比如廉价的聚苯乙烯板,一大块就有1.2平方米,直接往墙上贴,多省事。” 我国近年来不断倡导节能减排,推广保温材料,陈士信认为,不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否定这个发展方向。“建筑物能耗占全社会的30%,保温层就像一件棉衣,可以大大降低能耗,减排二氧化碳、粉尘和二氧化硫。” [size=font-size:10.5pt,10.5pt] [size=font-size:10.5pt,10.5pt]“[size=font-size:10.5pt,10.5pt]但与此同时,不能忽略防火性能。[size=font-size:10.5pt,10.5pt]”[size=font-size:10.5pt,10.5pt]陈士信建议,与其把精力放在禁用某种材料,或制定更严格的标准上,不如多动动脑筋,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让已经存在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