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化工要约收购沈阳化工1.8亿股。然而,共有146户股东接受要约,预售股份为986.54万股,此数额不足要约收购额度一成。这预示着,中国化工此次部分要约收购沈阳化工的计划落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化工此次要约收购沈阳化工失败,和价格有关,要约价格定价过低,投资者套利空间有限。 收购股份不到计划一成 沈阳化工是中国化工集团的子公司,中国化工持有沈阳化工33.02%的股份,为了达到51%的绝对控股水平,中国化工拟拿出5.4亿元,部分要约收购沈阳化工1.18亿股。此次要约收购的期限是2013年3月15日—2013年4月13日。 对于此次收购目的,中国化工的解释是,通过收购提高持股比例,增强影响力,并可以促进沈阳化工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 4月16日,沈阳化工发布公告称,截至4月13日,此次要约收购期限到期,共有146户沈阳化工股东接受此次要约,预售股份数量为986.54万股。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本次部分要约中,最终接受要约股数没有超过收购人收购数1.1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92%)的情形,收购人按照收购要约约定条件,购买被收购股东预售的986.54万股沈阳化工股份。 原计划要约收购1.18亿股,实际却只完成不到目标值的一成。这预示着,中国化工此次收购计划失败,而其绝对控股沈阳化工的目的也至此落空。 套利空间有限 要约收购是证券市场上最主要的收购形式,但A股市场上出现的次数还很少,而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这是公司收购的主要形式。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化工此次要约收购的失败,源于股市的大涨,要约收购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不具有吸引力。 一般情况下,要约收购价格和股价之间,往往存在套利空间。沈阳化工公布要约收购时,公司前三十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是4.13元/股,要约制定价格较之溢价10.17% ,存在较大套利空间。 由于筹划重大事项,沈阳化工于去年12月24日停牌。沈阳化工停牌前的收盘价为4.22元,中国化工要约收购价为4.55元,每股溢价0.33元,溢价水平为7.8%。 停牌期间,大盘持续上涨,沪综指累计涨幅已经达到10.64%,深证成指累计上涨13%,所以,中国化工给出的收购价格已经没有吸引力。 收购期间,沈阳化工股价一直在4.55元上下波动,仅仅是4月12日当天,股价略低于4.55元,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当天有135位股东预售963万股,中国化工此次收购的股份主要来源于当天。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沈阳化工净资产每股为4.68元,高于要约收购价。近年来的亏损主要是由于丙烯酸价格下跌,公司的业绩不佳。但是,一旦行业回暖,公司盈利能力将明显提升,所以,中小股东对于目前的收购价格回应并不积极,股东持股意愿强烈。虽然中国化工此次要约收购没有成功,但是作为大股东,中国化工依然要增持其986.54万股股份。毫无疑问,大股东的增持对企业来说是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