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消息,安利股份发布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各国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企业复工复产时间普遍延后,全球产业链受到全面冲击,下游行业及消费市场不振,全球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二季度以来,虽然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制造业稳步恢复,但同时也存在着疫情反弹、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市场需求不振、节能、安全和环保要求更加严格等不利因素,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全国聚氨酯合成革行业经过十几年的激烈竞争和高速发展,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行业内部进一步分化,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关停增多,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整合进入深度调整期。 面对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物流不畅,原辅材料供应受限、贸易受阻,市场需求不振等严峻困难与巨大挑战,公司锐意进取,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夯实企业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变革和创新,积极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品牌客户认证工作有序推进,为下半年业务复苏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296.59万元,同比下降31.49%,其中,实现主营产品聚氨酯合成革销售收入54375.07万元,同比下降31.22%;实现利润总额-1304.1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22.28万元,同比下降156.26%;因所得税时间性差异,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04.9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415.71万元,同比下降188.64%。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主要因素有: 1、报告期内,全球聚氨酯合成革行业下游需求大幅下滑,公司主营革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1.22%。 2、报告期内,一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复工复产时间延后,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上游原辅材料供应商生产受影响,公司生产及产品国内销售受到较大影响。一季度末,全球疫情爆发,国外多数国家均处于防疫状态,截止二季度末仍未完全开放,下游需求、出口运输、国际航班受阻,公司出口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3、报告期内,因时间性差异形成所得税费用377.72万元。 4、报告期内,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570.7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5.6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安利新材料连续14年被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评为安徽省A级纳税信誉企业;公司入选合肥市知识产权局首批合肥市高价值专利培训计划项目名单;获评由肥西县信用办、肥西县经信局联合发布的“肥西县十佳诚信工业企业”;公司党委获评肥西县县级“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努力推进品牌客户合作,客户、市场双转型步伐加快,逐步迈向中高端。在全球疫情大面积爆发的冲击下,公司积极整合市场渠道和资源,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深挖与现有国内外品牌客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以高效优质的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持续加大新兴市场、潜在客户开发与合作,增强公司产品市场内生增长动力。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19年度安踏“优秀实验室奖”,取得威富集团供应商资格,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公司主持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拉伸负荷及断裂伸长率的测定》、参与制定的1项国家标准《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耐揉搓性的测定》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认定发布。公司自主研发成果“无色迁移休闲鞋用反绒皮聚氨酯合成革”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授予“安徽省新产品”证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权409项,其中发明专利权81项,实用新型专利权216项,外观设计专利权112项。公司检测实验室通过世界权威鞋类测试技术研究机构SATRA认证。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综合升级项目”已基本完成约2.52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等建设,完成1条水性无溶剂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环保、安全设施、职业健康设施验收,完成主体厂房消防和竣工验收及备案手续并进行试产运营,同时计划新增第2条水性无溶剂生产线,计划2020年10月份完成设备安装并投产。安利越南工厂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现处于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之中,2条生产线及主要设备合同已签订,计划争取2020年下半年基本完成基建及部分生产线投产。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安利越南工厂建设进展具有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继续开展技工技师队伍建设,鼓励员工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激励员工争先创优;优化营销人员销售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以效定人,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分流提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持续开展全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组织各部门进行自主授课培训,邀请高校开展管理人员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信息智能系统技术建设,积极推进MES制造信息执行系统实施开发及配套网络硬件方案分析,开展HR系统的升级更替、产成品编码和软件开发;对印章管控系统、BI商业智能分析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销售授信及清单B管控系统、供应商调查表等信息系统集成、改进,实现信息系统互联集成和协同运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倡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效益理念,坚持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积极采用水性无溶剂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实现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推进“煤改气”、中水回用等节能环保项目,减少能源消耗。2016年到2019年,公司GDP能耗累计下降25.48%,提前超额完成了合肥市制定的“十三五”下降18%的目标任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8月12日,合肥市节能量交易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开市,公司2018年度节约出的2.12万吨标煤节能量,被7家企业买入,累计获益近9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