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拜耳———中国农村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拜耳(中国)公司对万州两个贫困乡四个贫困村捐赠500万元助推其扶贫项目。 据了解,该扶贫项目是由拜耳公司与国务院扶贫办、国际非政府组织互满爱于2012年5月合作开展的,是一个社区主导型开发的综合项目,周期为3年,该项目通过社区主导开展针对贫困社区农户的个人生活和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来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和提高生活水平。项目覆盖重庆市万州区梨树乡及恒河土家族自治乡4个行政村约1200家农户,资金投入500余万元。 万州区农村贫困面依然较大。到目前,全区贫困人口按国家新标准还有14万人,集中分布在边远山区,贫困程度深,生存条件差,致贫因素多。该项目覆盖万州区2乡4村,即恒合土家族民族乡玉都村、石坪村和梨树乡龙头村、河马村。这些村镇都地处偏僻、地质复杂、可耕地缺乏,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土豆,目前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便道不完善、灌溉设施落后,没有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资金、技术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 据万州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与拜耳联合实施综合扶贫开发项目与以往企业参与扶贫有很大不同。此次拜耳与扶贫系统的合作,不仅双方从"综合开发"入手,注重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多管齐下,而且拜耳公司还利用自身在农业生物科技、医疗保健方面的优势,为项目区发展提供病虫害防治、卫生知识普及额外支持,帮助选择产业项目,注重立体干预,为项目实现目标提供了保障。本次项目合作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直接合作开展扶贫项目,同时还引入了国际NGO(非营利组织,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组织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NGO相关。)的参与。在管理架构中形成了相关利益方利用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既通力合作,又互相监督,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实施的透明度、公开性,促进了资金的瞄准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也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这样的扶贫模式,不是从钱出发,而是从人出发;不仅要发展,更要环保;不仅着眼当前,更着眼未来。 这一项目的亮点,还体现在环境教育上。拜耳企业社会责任专员戴隆说,环境教育是此次拜耳—中国农村发展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技术人员向村民讲述如何正确施用化肥和农药,可以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在梨树村小学,拜耳还捐建了一个再生绿色电脑教室,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打开视野。这里的孩子们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再生、绿色这些字眼,但他们已经是循环利用、能源节约的小小实践者了。 有专家表示,这一扶贫模式兼顾了环境的友好,当地百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喝上了干净的水,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影响和教育,这样的致富之路才是脚踏实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