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 (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3) 摘要:通过一定比例合成含有NCO的聚氨酯预聚体为A组分,将粉料、聚醚、MOCA、助剂等制成B组分,将A、B组分按质量比1∶2混合成膜制得非焦油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探讨了NCO含量、MOCA、催化助剂、消泡剂对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影响,结果表明:NCO含量在4.0%~4.6%、MOCA含量在2.5%~4.0%、催化剂在0.08%~0.12%、消泡剂在0.3%~0.7%,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 关键词:非焦油;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消泡剂 中图分类号:TQ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48(2012)08-0020-03 0·引言 NCO/OH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是现在市场上常用的聚氨酯涂料之一。它以聚醚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合成含有—NCO预聚体为A组分和以含有—OH活性基团、交联剂等的B组分构成,它的基本反应是—NCO与—OH、—NH2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使膜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因此聚氨酯涂料可以常温固化,形成交联结构的涂膜,对各种底材均有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耐摩擦性、耐水性、耐溶剂性,涂膜外观光亮丰满[1]。目前市面上的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聚氨酯材料中掺入大量的煤焦油作为活性填充剂,然而煤焦油中含有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中的蒽、萘等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大大危害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2];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施工和涂膜干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表干时间长、固化慢、气泡多的问题,消泡的好坏甚至成了聚氨酯涂料性能好坏的关键性指标。 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制备了一种非焦油型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不含有害的活性填充剂,表干快、固化后性能好,成膜无气泡。 1·试验部分 1.1主要原料 聚醚二元醇(N220)、聚醚三元醇(330N):山东东大;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口;氯化石蜡(52#):弘旺化工;滑石粉:广州铧骏化工;液体MOCA(ML-200):湘园特种精细化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广州壮达化工;煅烧高岭土:亿峰化工;溶剂油(120#);烷烃油:广州联卓贸易;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惠州科盛贸易;DMDEE:上海鑫锐化工;消泡剂(ST-530、ST-580):三拓化学。 1.2基本配方 A、B组分基本配方见表1。 
表1 A、B 组分基本配方 1.3制备过程A组分:将聚醚多元醇、滑石粉、氯化石蜡等按一定比例加入四口烧瓶中,升温至120℃并保持压力在-0.085MPa以下脱水2h,降温至82℃加入TDI、MDI反应3h,降温出料即可。 B组分:将氯化石蜡、聚醚多元醇、烷烃油、粉料等按一定比例分散好,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升温至120℃脱水2h,降温至50℃,加入溶剂油、助剂、液体MOCA等搅拌均匀即可出料。 1.4性能测试 将A、B组分按质量比1∶2混合搅拌3~5min后涂膜,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温度(23±2)℃,相对湿度(60±15)%]养护并检测。 涂料干燥时间按GB/T16777—1997进行测试,采用B法;拉伸性能按GB/T16777—1997,用WDW-5型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广州澳金工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进行测定,拉伸速度为500mm/min;其他性能均按照GB/T19250—2003《聚氨酯防水涂料》检测。 2·结果与讨论 2.1检测结果 根据GB/T19250—2003进行各项性能检测,结果见表2。各项检测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尤其具有优异的不透水性、耐热性、耐酸性和耐碱性。 
表2 双组分聚酯涂料检测结果 2.2A组分中NCO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固定B组分配方,以一定的二元醇、三元醇比例制得不同NCO含量的A组分,将A、B组分按质量比1∶2混合成膜,检测其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结果见表3。 
表3 A 组分中NCO 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NCO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延伸率增加;当NCO含量大于4.4%时,延伸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NCO含量增加,交联反应越完全,当NCO含量大于4.4%时,交联过大,导致延伸率开始降低。根据GB/T19250—2003规定,拉伸强度需大于1.9MPa,延伸率大于450%,所以NCO含量应控制在4.0%~4.8%之间。 2.3B组分中液体MOCA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液体ML-200是与固体MOCA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类似的产品,它有着常温呈液体,反应速度比固体MOCA快,且安全性比固体MOCA优良的特点,为其使用在工艺和环境安全上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与因素。 选择NCO含量为4.0%的A组分,在配方中加入不同含量的MOCA(ML-200)得到不同的B组分,与A组分成膜,按标准检测物理性能指标,见表4。 
表4 MOCA 含量对成膜性能的影响 随着ML-200含量的增加,成膜的交联度增加,所以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都增强;当ML-200含量在3.0%时,延伸率达到最大值,而拉伸强度继续增加,这是因为交联度过大,对延伸率造成影响;当ML-200含量继续增加,延伸率减小,所以应控制ML-200含量在2.5%~4.0%之间。 2.4B组分中催化助剂对干燥时间的影响 选择NCO含量为4.0%的A组分,B组分中ML-200添加量为2.5%时,改变催化剂的配比及含量,与A组分成膜,按标准检测其干燥时间,结果见表5。 
表5 催化助剂对干燥时间的影响 只用T-12或DMDEE时,成膜实干时间都比较慢,同时使用2种催化剂时,由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表干与实干时间。当T-12∶DMDEE=3∶1时,表干时间和固化时间均满足GB/T19250—2003要求,为了施工方便,应控制其含量在0.08%~0.12%为宜,可使涂料表干时间在1~4h之间,实干时间在12~18h。 2.5B组分中消泡剂对成膜的影响 由于双组分聚氨酯中的一部分—NCO会与空气中的湿气(水分)反应产生CO2,在表干固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CO2未能及时溢出膜的表面,导致膜的内部出现气孔,影响膜的物理性能,所以在B组分中加入一定的消泡剂会有效地抑制膜内起泡,提升膜的物理性能。消泡剂的加入量与成膜情况见表6。 
表6 消泡剂的加入量与成膜情况 消泡剂ST-530与聚氨酯混溶效果良好,在B组分中,添加0.3%~0.7%能有效地抑制CO2所形成的气泡,消除鱼眼、针孔等缺陷;消泡剂ST-580与聚氨酯相容性稍差,抑泡效果不好,所以在B组分中添加ST-530含量在0.3%~0.7%能有效改善成膜效果。 3·结语 1)根据试验数据,在此A组分配方中,NCO含量应控制在4.0%~4.8%之间,制得的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在2.2MPa以上,延伸率在500%以上。 2)在B组分中,控制MOCA含量在2.5%~4.0%之间,制得涂膜延伸率>470%,拉伸强度>2.2MPa。 3)在B组分中,控制催化剂比例T-12∶DMDEE=1∶3,总百分含量在0.08%~0.12%之间,可以调节涂料的表干时间在1~4h,实干时间在12~18h。 4)在B组分中,消泡剂ST-530添加0.3%~0.7%能有效地抑制CO2所形成的气泡,消除鱼眼、针孔等缺陷。 5)本文所设计的配方中不含任何有害的焦油型活性物质,所用的MOCA是经过改性的液态ML-200,大大地减小了对人体的伤害,所以此配方具有环保性。 参考文献: [1]李淑娴.提高NCO/OH型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干燥速度的初探[J].河南化工,1994(12):4-6. [2]刘益军.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