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下半年后半段市场上出现大力绵产品开始,15与16年大力绵的生产厂家就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建、河北、江苏等地区相继涌现出来,至今依旧热度不减。 那么什么是大力绵呢?通俗的来讲就是高密度极限配方版本的普通绵,“大力棉"这三个字早在15年被业内先驱厂家先知先觉注册为商标,自此之后大力棉三个字便被传播开来。 下面我们以120密度的大力绵配方为例:根据经验换算公式水的添加分数约为0.59,100份白油含有0.05份的水,假设A1、A33、T9、硅油中含水量忽略不计,那么配方体系中水的总量=0.64份:配方体系中硅油的羟值有但很低,A1和A33的用量都按照0.11计算,且溶剂都是DPG(不同的溶剂消耗的TDI份数有差异,DPG为容剂的话A1消耗0.39份TDI,A33消耗0.87份TDI),综合考虑后根据经验将体系中A1、A33、硅油消耗的TDI份数约定为0.2;配方中TDI指数做到140,那么TDI的消耗量=【4.34+(0.05+0.59)*9.67+0.2】*1.4=15份。 那么120密度的大力绵配方如下: 100份 白油 15份 TDI 0.59 H2O 0.11 A1,用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 0.11 A33,用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 0.4-0.6 高密度开孔硅油,用量根据泡棉结构及自身设备调整 0.06-0.15 T9,用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 一定量的无机填充物,这一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添加。 以上配方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调整,空气的湿度、自身的设备、作业的温度等等。 接下来我们简单聊聊在配方中占比最大的白油,这里的白油是3000分子量PPG通过苯乙烯、丙烯腈接枝而来的聚合物多元醇的俗称。市面上白油的固含量普遍在45%左右,进入2018年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德信200和长华2150这两支固含量50%的白油,那么固含量45%和固含量50%的白油在使用后成品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原先市场上只有固含量45%的白油的情况下,块泡大力绵的邵氏C表面硬度鲜有超过20的,使用固含量50%的白油后高密度的泡沫表面硬度能够提升至25及以上,这个硬度实际上已经慢慢接近欧斯莱产品的硬度下限了; 第二,使用固含量45%的白油生产大力绵,为了提高成品的硬度,实际生产中往往会将指数做的很高,如果用固含量50%的白油去替换,TDI指数完全可以下降到130或者更低,如果指数数量降低到130,那么TDI的用量可以减少个靠近1.1吨,按照25000一吨,相当于降低27500元的成本。 那么这个成本什么概念呢?假设固含量45%的白油和固含量50%的白油定价一致的情况下,一家泡绵厂月用100吨白油生产大力绵,白油价格按照一吨15000,TDI按照一吨25000测算,算上小料一个月原材料采购总金额大致在195万-200万区间,假设成品按照原材料130%销售,销售额为260万,不计海绵工厂资金成本净利率按照10个点测算,利润为26万,节约的TDI成本占比26万的10.6%。这时候可能大伙儿会说,你TDI指数做低了,少掉了重量怎么办?少掉的1.1仅占总质量的千分之9,而且本身过量的TDI在海绵发泡过程及后期熟化过程中会挥发,所以这个实际上是没有影响的。 以上仅代表个人对大力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