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用PU发泡软垫一般采用发泡机模塑成型工艺。 发泡机可分为低压发泡机和高压发泡机。低压发泡机是把A组分(异氰酸酯)和B组分(多元醇+发泡剂+催化剂+其他辅助材料)经计量泵输送到浇注头的搅拌室中,经搅拌后注入发泡模内成型。其缺点是每次浇注后搅拌室要用溶剂将残余物洗净,浪费溶剂,污染环境,但设备投资低。高压发泡机是A、B两组分经高压泵送入高压浇注头的混合室中,在15~18MPa高压下瞬间混合后即浇入模内发泡成型。其优点是混料均匀,不需要用溶剂清洗,但设备投资较高。 座椅垫模压成型可采用热硫化法或冷硫化法。 热硫化工艺是把A、B两种组分浇入模具后,需在160℃以上温度下硫化10~14min,模具冷却后脱模即得制件。由150~250℃的热风炉提供热能,在模内进行聚合、发泡、硬化等工序,完成一隔周期(包括脱模时间)约10~15min。 这种工艺需要把模具反复加热和冷却,工业上多采用金属模具,铝合金模尤其适宜。同时需采用大型烘道,因此好能大。而且金属模具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不易变形和清洗方便。 由于PU对于大多数材料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为了便于制品脱模,通常使用高熔点微晶蜡的溶液或水溶液以及聚乙烯分散液,或采用长效期脱模剂,如各种硅、氟树脂。 在热硫化模压工艺中,为得到满意的模塑制品,必须采用有效的硫化条件。通常在发泡结束之后,模具必须在1min内迅速加热,以补充模具表面的热量损失。但加热太快易造成泡沫的不温度因素,引起部分塌泡,但过多的热量易使脱模剂液化被泡沫体所吸收,易造成黏附在模具表面。如加热太慢,则影响硫化,影响制品的压缩变形性能。加热热源可采用气体燃料或其他辐射加热等方法,加热后还需在烘道中进行保温。由于上述装置占地面积大,能量损耗可观,目前多采用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是通过激化内部的物料分子使温度升高,加热速度快,在模温较低的情况下,物料能迅速硫化,设备紧凑,厂房占地面积少,能量损耗较少。 近年来冷硫化模压工艺得到了发展。此法节约能量,生产效率提高,且可以采用廉价的非金属模具,逐渐取代了热硫化工艺。但是,热硫化法利用较廉价的聚醚多元醇可得到具有低密度、高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小的制品。因此在日本和欧洲仍由很多公司用热流化法生产汽车座椅垫,尤其是靠垫和后排座的泡沫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