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联盟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http://www.51qiguang.com/http://www.haimian17.com/
查看: 5136|回复: 4

中國合成革廠商之出路-淺見

[复制链接]

3968

回帖

696

听众

7万

PU金币

你所做的,就是你一直在想的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初级贴星坛之栋梁优秀总版主人气之星技术专家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原创达人社区劳模社区明星

pu达人 发表于 2014-7-28 2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中國合成革廠商之出路-淺見

    在本人生病复健半年多,得以空闲,回想进入PU制革这二十多年来(1990年4月入合发) ,看台湾和大陆PU制革的发展剖析行业这二年发展及远景展望,以一己之见难免有失偏颇,有些不正之处,以望前辈前进者多以指正,在这感谢。

   在本人未生病前(2013年)台湾以有多家PU厂结束生产(如台湾尚峰等) ,在内地PU厂也结束生产,而内地PU人造革厂满地开花后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以大量开厂,连江西、安徽等少数PU厂也大量工业区在开PU人造革厂,就连做PU涂层也进入做PU干式贴合做PU成衣革也以百条生产线加入,使得红极一时合成革以产量过剩,大家拼价抢单,使得毛利一降在降,在加上工厂管理不当,良率不高时,可能就不赚钱了,加上贷款互保出现问题(有些公司是转投资失败) ,使得多家革厂关停(丽水方源、福建天发等),在加上这二年盛泽、柯桥、绍兴等涂层厂加入做干式成衣革,使得浙江温州地区福建地区一些生产湿式成衣革雪上加霜没生意,也加入生产干式成衣革拼价抢单。

而这乱象早在2006年就以出现分歧,一种是以健康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危险方向发展。其分析原因如下:

一、以台湾为例,台湾没什么大厂(台湾内需小,以出口鞋为主)以四湿四干就以是生产大厂了,大部份是三湿三干左右为较多。但每一家革厂都有自己的PU树脂厂(如大家常知道南亚、三芳、合发(吉发) 、尚峰等等)所以在台湾树脂厂比较少(如立大、台精、高鼎、日胜等) ,所以一般湿式树脂和干式树脂都是自己生产。但当生意不好时要由低单价转生产单价较高时,各家革厂技术力量就不同了,三芳走高密度高剥离不织布运动革和超纤革。合发也是走高密度高剥离不织布运动革和超纤革和剥离皮。尚峰也是走高密度高剥离不织布运动革和超纤革。南亚走高密度高剥离不织布运动革和水刺革。其他厂商也大都差不多。女鞋走表面变化是有单子做,但大家都在抢单(主要原因是做表处剂都在进尚和丰圣这二家。他可以卖给你也可以卖给其他革厂)做出表面感觉大同小异。只能在湿式上分出每一家技术高低(树脂是自己生产或是小量外买混自家树脂) 。而内地革厂有几家有自家树脂厂,有人认为合成革的模范企业南亚塑料、安徽的安利、浙江的禾欣和温革。都是有自身的树脂厂(有对外卖和不对外卖树脂) ,其他革厂没有自家树脂厂,全是对外购买,树脂厂能卖给你也可以卖给他人,没有专属树脂技术,做出的革能有多大差别,所以制出革不能有专属物性。而在台湾每一家都有自己专属为自己产品开发树脂,造成每一家都有自己特色产品,其他厂商难以模仿。

二、管理。我知道台湾革厂在公司内部都有很多生产窗体(生产前的领料单、生产中生产窗体、生产后统计表面) 。而且执行力度大,不认真填写、确实填写不只是罚款有可能降级到开除。很多工厂每天早上上班前有早操和早会,布达每日工作项目和注意事项,有时发布生产异常原因和人员处罚事项。但如此严格管理也少有人跳槽到他家去,主要原因后来离开革厂才知道,你在这家都做成这样了,到其他家也好不到那去,不如公司自己由新人慢慢教授技术。而在内地革厂,早期(2000年左右)是有生产窗体,但认真去填写执行有几家(那时温州只要是做革都赚钱,就算是做成二等品也能赚钱) ,所以大量游资全进入PU业,一家一家的开,没人如何辨(挖人) ,没技术员(挖人) ,没工程师(挖人) ,没总工程师如何办(挖人) 。那有那多技术人才,培养一位技术员要2~3年,培养一位总工程师没有5~8年能成吗,造成相当多的技术人员只学一小部份技术,会做在他离开之前那公司一些产品,不会做的产品的在找其他人来做或是直接买配方(做八成像就可以赚大钱了,五成像就可以有钱赚) ,使得很多皮革技术人员薪资比在台湾工作技术人员高很多(不是一般多,是非常多) ,为什么会这样现象,就是你不请我来,我后面有很多家工厂在等请我去上班,这就是早期乱象。这二年PU人造革没那好做生意,定单不好接了,你会做的产品有很多家会做,档口和中间商想利润最大化,对生产革厂压价,有些檔口想的是你不做有人要做,价格比你低一毛也好。在加上员工对工厂没有向心力(为什么没有,台湾员工工作到退休年龄有退休金(不管职位高低) ,在内地公司有几家有退休金制度) ,在加上工厂在招工方法错误(早期是在工厂门口贴一张红纸,要招什么工种,招多少人,到时间了门口都是人,几位主管看谁顺眼就点那人,填写好个人资料就算完成入职,也不管这些人试不试合这些工作) ,加上工人没上工前培训,由老员工去带领学习,造成老员工不是老乡不教和排斥,工人就拉帮结派,甚至直接大面积对抗管理者(本人遇见全车间停工要求加薪资) 。在来很多老板对中高层不信任,喜欢听下面员工打小报告(主要原因老板想掌控全公司,但老板只有一人,无法时时在车间内,无法知道生在加上产情况,良率高低,在加上拉帮结派,小报告就对老板那打,公司力量没对外就先在内部把力量消耗快完了,那有心力把产品做好(不信任工程师你请他做什么)),在来是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拿回扣问题,这是很多在这行内专家,高级工程师不敢说出,也不敢写出秘密(本人想没几人敢摸良心说没拿),(在有赚钱时老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公司不赚时反而工程(总工程师)赚到钱),也是造成老板对工程师(总工程师)不信任,当初本人也是在温州革厂老板就出这问题给本人,本人教老板这样测试,只要你把要用原材料(不管是树脂、助剂、色料等等都可以)用A、B、C、D等标示,不让下面测试者知道是那一家物品,只有老板知道,在比对出那一种比较好,价格老板知道,就知道工程师是否有只有那几家东西(有回扣拿))。在来是老板经营理念,每一位老板都想赚钱(不想赚钱就当不成老板) ,但赚钱有赚快钱和以经营百年老店般慢慢赚钱,但太多老板都想赚快钱(只好挖人挖技术买配方方式) ,很多老板不知一家工厂没有自身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技术,不管那一人走了,公司一样在前进在创新,这是将成为大公司的条件,但在中国要实行是有难度,主要太多公司都大量用他自己亲属,只要一用亲属就有小报告,又会产生信任问题,一到信任问题就有出现向心力问题,就没时间用心在公司,公司如何能成正规大公司。

三人材。人材分几大类(1)大材、(2)中材、(3)小材。小材就是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绝对不做,等着下命令的人。中材就是每天发自内心做事,做事有责任、有思路、有条理,知道公司的事做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同时真心为公司操心的人。大材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灵魂去思考、做事,决心要和企业做一番事业的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道理,但如何在短时间分辨出谁是中材、谁是大材。才会有只有伯乐识得千里马,不是人人可识千里马。这是现在很多PU革厂的最大问题,高薪请的人材(未知是什么人材) ,等过三个月至半年了,公司没什么改变才知道请错了,钱也花了,其实不一定是人材的问题,公司难道就没问题吗?一家公司老板要了解公司以后要做什么产品(做包革、做成衣、做鞋革),走什么销售渠道(内销或外销) ,分门别类后依需要请人材。而现在的老板在分辨这人材会做什么产品是依这人在什么公司在做什么职位、这公司都在做什么产品依这些来猜测这人材会做什么产品。实际上真的准确吗?依本人愚见,喜欢用大公司方法-考试,一位人材总了解自己会做什么产品,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生产、用什么机台生产、用什么生产条件、有什么生产上注意事项、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问深入的是用什么原理制作,可以用什么产品的原理来改善。如果一位人材都写不出书面文字只会现场操作,那要开发新产品时又如何了解成功(失败)的道理。
四产品。目前中国PU合成革厂商之多,早以供大于求,每一家PU厂会生产的种类也是大同小异,成衣革、箱包革、鞋革等等,大部份革厂都以开发表面变化如,湿气固化革、疯马革、擦焦革、变色革等等(新产品太多不一一列出),但是产品开发成功马上就有其他革厂模仿,产品生命期短,在加上生产厂商多了,只能在产品价格上杀价以抢单,所以开发利润低。

而要开发其他PU厂难以生产PU革有几种难处。
一、要有树脂厂商配合(问题是树脂厂要做什么树脂配合),革厂工程师不懂树脂,树脂厂不懂制革(所以不懂改善树脂配方以利制革) ,二者配合难度大,配合开发时间长。
二、要有新基材配合,以前做鞋用的(T/C布、ER/C布)到做箱包用布(弹力布0.7~0.9m/m)到做成衣用布到做运动鞋用布(不织布、水织布) 和超细纤维,都是以不同布种开发出不同革以做不同产品开创利益。但革厂工程师要懂布种和纤维种类和布厂配合(布厂不懂革如何开发新布种配合革厂) ,二者配合难度大,配合开发时间长。
三、新材料应用,如早期用耐燃助剂和抗菌助剂、防水剂到现在用奈米助剂、水性树脂(PU类或丙烯酸类)等等。早期用这助剂开发新产品容易成功创造利益,但到后期用新材料要开发新产品就不易了,因为新材料要懂的他的特性,发挥他的特性。由其是水性树脂早在20年前台湾就有很多革厂在研发制成革,可到后来这些工厂倒毕关厂也没见水性革大量生产。到了国内一些工厂在研发水性树脂制革(由其丽水工业区要求其高)以有3-4年了以上了,能全面去代油性树脂也没几家。其主要原因有如下:(1)能做成革的树脂单价高(如用拜耳树脂)。(2)制革有问题水性树脂(工程师不懂树脂,树脂厂不懂制革)不知道如何配合改善。(3)机械改善,主要原因是溶剂是水,蒸发热不同,所用机械也不同。
四、新想法,早期革厂大部份做鞋厂用革,到了中后期才有做箱包厂用革和成衣厂用革和运动鞋厂用革等等。但PU革只有这些用途吗?像汽车用革(超细纤维) 、牛皮用革(剥离皮) 、高寒成衣(透湿透气) 、潜水衣(耐水压) 、帐篷革(耐水压) (透湿透气(军用))等等。但新想法只有这些吗?我想不是,现在科技日进千里,可用的技术也多(不同行业也可用) ,有些可以开发新产品,有些可以改善目前产品。
五、保密问题,一种新产品都有比较高的利润,但当有几家革厂会做相同产品(或是70~80%相像产品)价格就会下降,而且定单量会慢慢下降,有几种原因:(1)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易于其他工程师(工厂)模仿成功。(2)原材料被其他工程师(工厂)知道或是内部人员离职或是被内部人员卖出配方,易于模仿成功。(3)生产新产品的机械其他工程师知道或是内部人员离职或是被内部人员卖出机械照片或是内部人员带领外人进入工厂。
六、工厂管理,新产品是以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要求也比一般产要求严格,在员工对生产条件要比较高,员工对产品质量上要求也要提高,员工对产品收率也要提高。所以对员工的教育训练要有所增加。对员工奖惩制度要严明。

目前PU合成革厂能开发新产品又有高利润和定单的产品不多。本人列出如下:
(1)剥离皮(国内叫移膜革),早在1994年台湾合发(吉发卖革)生产到如今,台湾和大陆只有3~4家能生产(质量稳定只有2家) ,韩国一家。其生产问题是树脂配合和机械上的改造技术和其布上技术,造成能生产的厂商之少。
(2)湿式透湿透气膜,在1999年双邦公司生产,目前只有台湾一家生产。其生产问题是树脂配合和机械上的改造技术和其基材上技术。
(3)干式透湿透气膜,目前台湾有4家在生产,大陆有4~5家在生产(其中2家台资厂),其生产问题在膜和离形纸分离后收卷和成品收卷打包上技术。
(4)湿式透湿透气革,主要应用产品有成衣革、坦克(大炮) 帐篷,目前台湾只有一家生产,韩国一家,大陆目前没有厂商生产。其生产问题是平坦性和剥离强度和透湿透气度等问题。
(5)水性皮革(有发泡层的革),其应用产品有鞋类、成衣类、箱包类,目前台湾只有一家生产,国内有数家(厂商一直在增加),其生产问题是产品单价问题(使用拜耳树脂),质量不稳定(树脂问题或是生产问题或是机械问题等等) 。
(6)无溶剂革,目前国内有二家,一家是嘉兴禾兴(鞋底原料法生产),一家在昆山(TPU熔溶发泡法)。其生产问题是连续生产质量有问题很难稳定。
(7)油性湿法改溶剂制革(本人提出新理论),会有水性PU树脂主要原因是油性PU树脂中有大量有机溶剂,这些溶剂都是有毒性是不环保。水性PU树脂是把有机溶剂改成用水做溶剂。如果把有毒溶剂改成低毒或是无毒溶剂(如酒精类溶剂),又可以亲水溶剂(DMF就是亲水) ,就可以改变油性皮革不环保之名。其生产问题目前没人开发完成,DMF回收可能要改进,制成革的技术开发等等。
·       連絡電話:13754337372      0088648344119
·       電子郵件地址:793372821@qq.com



fwefwef.jpg
联盟热线:13790195533

1972

回帖

143

听众

459

PU金币

努力耕耘!相信收获!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高级贴星宣传先锋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QQ
歌歌 发表于 2014-8-1 04: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清远
湿式(湿法)树脂使用环保溶剂,这个难度很大。目前使用的亲水性溶剂DMF,就是使用DMF与水置换来实现脱除溶剂的原理。但是DMF对人体的损害及对环境的伤害,十分巨大。

今天天气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回帖

0

听众

0

PU金币

社区居民

FEELING 发表于 2014-12-3 1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贴膜皮革也叫移膜革,是现在皮革鞋材市场比较走俏的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价格利用率高而且具有真皮效果。一般是二层牛皮坯贴上PU膜,让颜色/花纹多样化.
引自百度百科。

鼓励原创,支持楼主,顺手回帖好习惯,才有更多人原意分享好文章,见帖必顶,看帖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回帖

0

听众

0

PU金币

社区居民

FEELING 发表于 2014-12-3 12: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湿式(湿法)树脂使用环保溶剂,这个难度很大。目前使用的亲水性溶剂DMF,就是使用DMF与水置换来实现脱除溶 ...[/quote]
是滴,如果DMF容易被替代,早就被替代了,思路很明显
鼓励原创,支持楼主,顺手回帖好习惯,才有更多人原意分享好文章,见帖必顶,看帖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回帖

0

听众

0

PU金币

劳改之后 发表于 2014-12-14 23: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花这么大力气写了这篇文章,看起来跟学校的教材或者人民日报的社论一样专业?本人处理剂厂业务员,入行两年,当然毕业也才两年,很想学习有关聚氨酯的知识,但是无法入手,希望各位大神给推荐两本基础理论书籍。
鼓励原创,支持楼主,顺手回帖好习惯,才有更多人原意分享好文章,见帖必顶,看帖必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jz_sgzt! !jz_xgzt! 快速回复 !jz_fhlb! !jz_lxwm!
  •  
  • 联系我们
  • 电话:0769 - 22329080
  • 微信:pu13790195533(聚氨酯技术联盟-黄小玲)
  • 微信:pu999pu(聚氨酯技术联盟-小熊)
  • 微信:pu51www(51找聚网-小李)
  •  

QQ||小黑屋|手机版|聚氨酯联盟网 ( 粤ICP备12003825号-2 )

GMT+8, 2025-5-1 19:45 , Processed in 0.69197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崴楒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