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上听到某款国产弹性体产品,基本上都是能够用,但还是时不时会出现就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要不是融指比以前偏低/高了,要不是强度不够,或者就是出现颜色问题等,那么,造成国产的弹性体质量容易出现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看到上面描述的问题,大家通常都有一种“国产产品质量差”的想法,其实这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国产的东西除了弹性体还有食品也有很多好产品,但通常都是用于出口……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的够用低价市场环境推动造成的。 别的不说,以我以前在国企上班几年中看到的某款NBR弹性体产品的生产操作手法中,就可见一斑。 首先,通常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是设备、工艺、产品原料质量和管理制度等,因为那套设备和工艺包全部都是国外进口的,所以设备和工艺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原因主要出在后者2方面中。 1、 原料助剂的质量控制问题 刚引进过来时在国外使用的原料助剂都是性能很稳定,经过长时间验证的成熟产品,但我们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就逐步擅自更改了原有的原料助剂体系,美名其曰“国产化”,这本身没错,但是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实质上使用的就是质量较差的或者应用经验不成熟的助剂,在一般使用是能应付,在极端环境及其长时间的后期使用容易出现问题; 2、 次品的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中工艺多少会出现波动,总会有次品,通常的做法是,应该把劣质品扔掉,但是我们为了节约成本,创造了一种新方法,那就是将劣质品和质量比较好的优质品混合一起,结果表面上看就变成了合格品,虽然这样节约了成本,一些基本的性能也达到,但往往导致一些隐含的未检测性能未达标,在某些高性能应用或者时间长以后,直接导致的就是产品应用中的问题,而这个管理思维,则是问题的根本。 以上2个原因在生产NBR的大国企中这样处理是公开的秘密,从中可知质量小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更别说是一些私企,并不是这2个问题很难处理,而是要把它处理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代价,说白了根本原因还是质量管理上面,而这也是国产产品质量平时挺好的,基本能够用,只是偶尔感冒,但是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吧,而这个帖子的题目主题,把它换成高分子树脂也是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