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雄市政府的指令,李长荣化工的大社厂聚丙烯生产从8号以来一直停工。同时,随着台湾基础设施的隐患不断被曝光,政界也受到牵连,开始引发地震。 李长荣化工(荣化)与美国科腾高性能聚合物的合并交易依然破裂,但荣化坚持要求后者赔偿2500万美元的分手费。 荣化虽然听从高雄市当局停工的指令,但多次表示,停工每天要损失5100万新台币的营收,认为这对其5000多名员工及家庭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再三呼吁当局尽早批准复工。 此前,荣化宣布自发停工4天(定于8月6-9日),以保证其员工能参与气爆受难者的公祭活动。当时该公司表示,停工4天将减少1.39亿新台币的营收。 荣化是台湾三大聚丙烯生产商之一,其大社厂年产能达40万吨。 聚丙烯是荣化的主营业务之一,在其2013年总营收中占31%。 而荣化最大的业务SBC橡胶(36%)则遭受了与美国科腾合并交易破裂的命运。 科腾在8月6日宣布,董事会取消对股东批准该交易的建议。随后,荣化8月8日宣布,已经决定终止与科腾的合作协议。 爆炸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荣化一家企业。随着基建安全性和政府行为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浮出水面,相关政界人士面对公众谴责和审查,压力徒增。政党间的骂战不仅于事无补,更雪上加霜。 台湾原“经济部长”张家祝上周主动辞职,以示承担事件的主要责任。他在一份公开发表的辞职信中表示,希望通过自己承担责任,台湾政府能停止两党之间的口水战,转而集中力量解决当前的困境。 张家祝的压力主要来自高雄市长陈菊,她多次强调管线安全是经济部的责任。而经济部则回应,地方政府应负责管理本地管线。 但高雄市官员无法逃脱干系,包括副市长在内的四名官员也递交了辞呈。原本民调颇高的市长陈菊也面临下台的呼声。 尽管官方调查尚未揭晓谜底,但众多报道已经显示,出事的丙烯管线居然经过通洪的箱漕(地下水通道)。业界和政界人士怀疑,常年的泥水侵蚀导致了丙烯管线泄露,而泄露的气体随着箱漕漫延至爆炸地点。 8月11日,台湾媒体报道,与爆炸前管道操作直接相关的荣化和华运7名员工已经被高雄检方传讯,7人均依公共危险罪交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