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工艺进展 使用磷腈类化合物作催化剂合成聚醚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该类化合物有较强的碱性,且分子中存在P=N双键,稳定性差,易被酸性物质破坏。 Bayer公司开发了一种阳离子如通式(6)所示的季膦盐催化剂[30],它的反离子可以是无机或有机阴离子,R1~R4代表相同或不同C1~C30烃基、(取代)氨基等,相邻的2个R还可相互连接成环状。该类催化剂的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磷腈类化合物,分子中完全不含P=N双键,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强碱溶液中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的该阳离子的半衰期为67h,高于BuP4H+(45h)和P2+(8h)。 通常用作催化剂制备前体的是四(环己基甲基氨基)四氟硼酸膦,它的制备方法如下:在CH2Cl2中使环己胺与PCl5反应,生成四(环己基氨基)氯化膦;然后与NaI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碘化物,再与NaBF4水溶液反应生成四氟硼酸盐;最后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它与硫酸二甲酯进行全甲基化反应,得到目的产物。 用于引发PO聚合的季膦盐的反离子多用烷氧基阴离子,这可使该前体与碱金属醇盐反应得到。副产的碱金属四氟硼酸盐沉淀析出,经过滤去除;挥发性组分通过减压精馏去除。用该催化剂制得的聚醚多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在1000~200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小于1.1,且有低的不饱和度。 聚合完成后,用酸性离子交换剂处理粗聚醚,过滤分离后,用HBF4/甲醇的混合物从离子交换剂中以四氟硼酸盐形式回收催化剂,经重结晶后可重复使用。 三井化学公司也有类似的专利[31],它的反离子为活泼氢化合物脱质子后生成的阴离子,阳离子同时应满足相对OH-用计算化学法求得的最大静电电势小于300kJ/mol。 5 新型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磷腈类催化剂的分子大小是普通催化剂的4.5倍,其催化活性是KOH的450倍,聚醚的产率较传统催化剂提高了30%~40%,且产品中杂质含量仅为传统聚醚的1/4。三井武田化学公司已于2003年7月在日本名古屋建成能力为10kt/a的装置,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汽车用软泡和缓冲装置用的弹性体等,预计到2006年的销售收入将达30亿日元。 三井化学的专利介绍了这些新型聚醚多元醇在PU弹性体和软泡中的应用情况[25]。在制品配方中使用了5种聚醚多元醇:①PPG-A:用氧化磷腈催化剂制备的PO、EO共聚醚三醇,羟值24.2KOHmg/g、不饱和度0.018mmol/g、H-T选择率97.1%、EO质量分数14.8%、25℃时的粘度1420mPa•s;②PPG-B:用磷腈盐催化剂制备的PO、BO(环氧丁烷)共聚醚二醇,羟值37.3KOHmg/g、不饱和度0.009mmol/g、H-T选择率97.4%、PO质量分数84.6%、25℃时的粘度550mPa•s;③PPG-C:用磷腈盐催化剂制备的PO、EO共聚醚三醇,羟值33.5KOHmg/g、不饱和度0.012mmol/g、H-T选择率97.2%、EO质量分数15.3%、25℃时的粘度900mPa•s;④用氧化磷腈催化剂制备的PO均聚二醇,羟值18.6KOHmg/g、不饱和度0.025mmol/g、H-T选择率98.1%、25℃时的粘度1500mPa•s;⑤用磷腈盐和氧化磷腈混合催化剂制备的PO均聚三醇,羟值33.5KOHmg/g、不饱和度0.014mmol/g、H-T选择率97.9%、25℃时的粘度920mPa•s。同时还用这些聚醚多元醇制备了2种聚合物多元醇:①POP-A:以PPG-A为基体,用V-59(2,2’-偶氮双(2-甲基丁腈))作引发剂使丙烯腈、苯乙烯单体聚合制成的聚合物多元醇,羟值19.2KOHmg/g、聚合物粒子的质量分数20.8%、平均粒径0.6μm,25℃时的粘度为4900mPa•s;②以PPG-C为基体,用与①相同的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多元醇,羟值26.5KOHmg/g、聚合物粒子的质量分数20.8%、平均粒径0.6μm,25℃时的粘度为2730mPa•s。
|